首页
新闻中心
北大医信:用大数据构建智慧医疗的CPU

5月8日,国内首个整合了政府、大学和市场三方面资源的中医大数据中心——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医大数据中心正式成立。当日下午,该中心举办了“医学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分析方法研讨会”,北大医信大数据部总监王琦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题为《医疗大数据整合之路》的主题发言,着重介绍了北大医信在贵州省医疗大数据上的建设经验与发展规划。

图片2.png 

北大医信大数据部总监王琦

王琦表示,作为我国早期从事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北大医信一直致力于医疗数据的整合工作,同时配合北大的战略发展规划,将医疗大数据产业逐步落地。多年来,北大医信已与北大旗下各个研究机构以及北大几家附属医院开展了密切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合作基础。

北大医信在医疗大数据上的布局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数据从哪来、如何处理、以及怎么应用等问题。

王琦指出,在公司产品布局方面,通过智慧区域卫生平台、院内一体化医疗系统,院外移动终端等产品累积,形成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大数据资源,解决了“数据从哪儿来”的问题;在大数据核心技术方面,通过医疗数据清洗、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疾病关联分析等专项技术研发,解决了“数据如何处理”的问题;通过探索智慧医院管理、临床辅助决策、临床科研应用等智能化数据服务落地,解决了“数据怎么应用”的问题。不论是哪个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进行持续深入的工作才能得以攻破,“在数据应用方面,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讲,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数据分析难度非常高”,王琦坦言。

会上,王琦重点介绍了北大医信在贵州省医疗大数据上的建设经验与发展规划。

贵州省电子病历共享平台是全国首家落地应用的省级电子病历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标准统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特点,实现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临床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目前,该平台建设已进入二期工程,接入医疗机构145家,上传数据记录总数超过24.9亿条、个人基本信息达8,642万人次,门诊处方数据达4,028万条,检验检查记录结果达8,260万条,每天需要处理的数据量2,000万条。基于数据汇聚共享基础,建立起面向管理、居民和临床科研的数据应用服务。最终,整个平台会覆盖贵州省3,500万人群。

当前,北大医信也在进行贵州省临床科研管理平台的升级建设,意在逐步扩大平台的应用效果和数据服务范围,进一步利用贵州省电子病历数据产出临床科研成果。“对我们的挑战,就是打造更好的一体化智能化临床科研数据服务,把科研项目从立项到成果产出的全部流程管起来,把涉及的机构管起来,把过程中的数据使用情况管起来,用智能化的方式把数据服务都开放给需要的科研工作者,让临床数据更好用,科研合作更容易。”王琦说。

图片1.png 

王琦介绍北大医信大数据技术研发布局

王琦坦言,医疗大数据会涉及到数据整合与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等等难题。在贵州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可归为三类,第一是标准,作为省级平台,要覆盖省市县三级医院的各类数据标准要求,并且对于各个医院各个厂商系统的数据采集都要支持;第二是安全,医疗数据,安全至上,尤其是个人隐私的保护至关重要;第三是支撑,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细颗粒度处理才能满足对科研需求和应用服务的支撑,也是能够用好数据的基础,另外,整个平台管理涉及多家医疗机构,对多中心数据共享机制也要形成支撑。

王琦最后指出,大数据是医疗信息化的大脑,用大数据构建智慧医疗的CPU,是北大医信大数据技术研发的最终愿景。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医大数据中心等单位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医大数据中心主任周晓华、副主任劳力行、副主任姚晨等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主题演讲。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1810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501号